今年以来,环保企业相继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。
《日报》记者从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获悉,多位与会专家表示,环保企业高杠杆率的问题在今年集体爆发,债务违约频发。
“杠杆率过高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。总有一天可能因还不出而导致金融风险。”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,总体来讲,环保绿色产业还属于一个健康发展的态势,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金融风险,比如说资产负债率正在走高。一些企业债务违约的原因短期看跟政策变化相关,但也跟自身风险防控能力不到位相关。
他还指出,第一,要关注尤其是要预判各种政策的变化,包括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的变化,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,尤其是债务风险管理;第二,要重点研究绿色金融发展,包括利用绿色债券、绿色资产债券化、绿色基金等多元化的方式来扩大融资,尤其是要更多地利用股权融资;第三,环保上市企业要做好信息披露。
日前,上海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在2017年年报披露过程中,1420家沪市公司中有855家披露了环境保护相关信息,较2016年同比增加了235%。其中,有439家属于自愿披露环保信息。此前,为了躲避监管和避免股价波动,部分上市公司对环保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,对于受到的环保处罚信息甚至选择不披露。
对此,马骏还表示,绿金委支持的中证研究院已开始启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试点。加大环境信息披露,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,一方面可以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。
与此同时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还在论坛上表示,近年来,环境产业规模快速发展。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.15万亿元,已成为万亿元级的产业。2017年环保产业收入为1.35万亿元,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7.4%;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约为2794亿元,同比增长15%。
环境企业既面临着担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任,也面临着资本市场上一再遇冷的困境;既面临着“一带一路”所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,也面临着PPP项目调整过程中所引发的困惑;既面临着全社会环保热情高涨的有利时机,也面临着行业国进民退的窘境。
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、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指出:“今年,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。全球正面临着由贸易战引发的动荡、国内经济开始加强去杠杆的力度、资本市场对环保的态度也由热转冷、PPP项目正在实施深入调整、行业内部涌现出了国进民退的趋势。诸多因素的叠加,让环境产业的发展遭遇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强烈冲击。”
他认为,环保行业将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,纵向整合提升效率和效益,环保行业很多大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并购整合的对象,其中央企、国企会扮演重要的资本力量,这个时间或许半年到一年。